更新时间: 2023-10-22
非复位性防伪包装的设计
非复位性防伪包装的设计原理
消费者和用户在使用商品时,需要开启商品包装,而在开启商品包装过程中,会使包装内装物的位置或包装开启部位发生变化。有的位置变化在重新包装后能恢复原有的状态,而有的则很难恢复。非复位性防伪包装是利用在进行防伪包装设计与制作时,通过专门的设计,使商品包装开启后难以(甚至无法)恢复原有的位置,从而可以判断商品包装内容物是否被使用或调换,以此达到防止伪造商品包装的目的。这就是非复位性防伪包装的原理。
包装开启的局部从结构外形上看,有可能被破坏,也有可能不被破坏。无论结构是否被破坏,却对整个包装的功能不能产生影响,即包装开启后仍可盛装物品,只是在包装开启前后消费者能够一目了然地观察到其结构和外形的变化。
(二)非复位性防伪包装设计方法
非复位性防伪包装设计是针对造假者通过偷换真品的包装,装入其他同类劣次商品,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损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而采取的技术措施。非复位性防伪包装设计的**关键的基础是造假者利用真品的包装来包装他们制作的伪劣商品,即借助于真品的包装进行造假售假活动。但是要更换商品,就必须开启真品的包装并将其恢复原样,也就是说使开启部位恢复。因此,设计非复位性防伪包装的关键就是使商品的包装一旦开启后就无法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即保证包装的完整性。常用的非复位性防伪包装设计方法有以下几种。